京剧趣谈课文朗读_京剧趣谈课文-热点聚焦
2023-06-28 17:59:56    互联网

1、《京剧》是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。

2、京剧,曾称平剧,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,场景布置注重写意,腔调以西皮、二黄为主,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,被视为中国国粹,中国戏曲三鼎甲“榜首”。

3、徽剧是京剧的前身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4、清代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起,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、四喜、春台、和春,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,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,同时又接受了昆曲、秦腔的部分剧目、曲调和表演方法,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,通过不断的交流、融合,最终形成京剧。

5、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,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。

6、京剧走遍世界各地,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,遍及中国,成为介绍、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。

7、在2010年11月16日,京剧被列入“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”。

8、2018年12月,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沈阳师范大学、中国戏曲学院、南开大学为京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。

9、扩展资料:京剧不是起源于北京,历史上到底是怎么形成今天的样子呢。

10、其实这里当时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事件。

11、就是这个事件的发生,让经济的发展有了非常大的转变,就是非常著名的“徽班进京”。

12、其实当时在全国各地都已经形成了非常有名的戏剧代表,而且从古时候开始就知道戏剧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非常的高,无论是宫廷里的王公贵族还是我们普通的百姓都会去听戏剧,戏剧一度成为非常时尚的娱乐活动。

13、而且现在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从戏剧中演变而来的,所以可知戏曲在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。

14、因此全国各地都有表演方法和流派。

15、所以现在看到每个地方都有戏曲的代表,比如说在广东一带就是黄梅戏非常的有名,而在河南豫剧是你一定要听的戏剧。

16、徽班就代表了安徽。

17、而当时是在乾隆年间,也就是在,18世纪准确的说是在1736年左右,从此以后的100年间,京剧的形成渐渐成为了雏形,是因为当时在北京有非常有名的四个徽戏班,因为北京的观众有独特的审美,而且每个人都不一样。

18、所以这四个戏班子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。

19、那么它们有哪些艺术风格呢?其中一个叫做3000,他表演的是整本的大戏,特别的常见,比如说可以演一整本的三国,以他们的戏曲非常的大气恢弘,反而没有江南水乡的那种感觉。

20、另一个有名的徽剧班叫做四席,因为他们刚开始是唱昆曲的,所以他们是无论作曲,在其他的音乐性方面其他。

21、而第三个,戏班子叫做和春。

22、擅长于表演武戏,类似于武松打虎这类桥段,他们演的是非常的好,而最后一个戏班春台,表演的孩子特别出色。

23、但是他们都有擅长,也有的弱项。

24、其实她们并不是商量好一起进京的,当时是因为各种原因越境到北京最先进,来北京是为了庆祝当时乾隆皇帝80岁寿辰的时候,当时在扬州的三庆班来到北京演出,这是被誉为徽班进京,划时代的标志。

25、有这些一系列前面的事件,后面的京剧可能也就看不到了,或者也无法呈现今天的样子。

26、他们进京表演之后,因为在北京文化事业非常的发达,所以在这里他们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艺人,不断吸收别的艺人的长处,形成了独特的风格。

27、他们进来之前在北京流行多年的昆剧,还有许多秦腔的演出。

28、但是当他们进来以后,这两个表演方式渐渐的就没有人看了,但是这些徽班艺人们他们吸取了这两个表演的方式,而且许多优秀的成员也渐渐的转行。

29、而且他们来到了北京,也融入了许多北京当地的表达方式和一些艺术的表演,所以越来越具有地方的特色了,随着时代的变迁,过了一个多世纪,慢慢的形成了一组独特的艺术,就是京剧那个时候还并没有以此人来命名。

30、但是可以看到现在的京剧既有昆曲的婉转,也有京腔京韵,还有一些音乐舞蹈元素。

31、表演京剧并不像想象的简单,分的角色特别的多,既有武生也有小生,花旦,青衣,其实都是从其他系统发展而来的,可以说京剧是融合了各个地方的戏剧的大成,所以今天在舞台上才能看到,这种精彩的戏剧表演。

32、当看电视的时候,总关注于那些英雄人物,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些文化,总是在说文化自信,要对文化自信,首先要了解他的行程,从这里也可以看到,自古以来文化就在互相交融中,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流派。

33、提起国家几千年的文化,总说它灿烂,而这种灿烂正是在不断的碰撞和与其他文化交融中来完善。

34、曾经一度衰落,但是近年来也同时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父母把孩子送去学京剧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剧院去欣赏这个国粹,其实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,而且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京剧表演者和从事相关工作的人,也愿意去推广这种文化。

35、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京剧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关键词:

下一篇: 即时:小学入学通知书怎么发放_小学入学通知书
上一篇: 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