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夏令营 | 让孩子学习国学,是他一生的福报!
2023-05-07 11:38:15    天第书院

关注#公众号:天第书院

输入关键词“论语”

免费领取价值299元的【吴守立院长讲《论语》200讲合集】,手把手教你如何从零开始学《论语》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蒙以养正,圣功也。”——《周易》

这句话是说,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,这将对他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。

细数中国土地上历来名家,无不饱读诗书;放眼民国时期,大师辈出,皆少不了背诵国学经典的经历。

《古文观止》

胡适在十一岁就可以独自看古文书了,三岁在私塾读书培养了他对国学经典的阅读习惯。他虽倡导新文化运动,却在家教自己的孩子《古文观止》。他看过《纲鉴易知录》、又读《御批通鉴辑录》,并点读《资治通鉴》。这是他研究历史的第一步。

钱钟书被誉为“二十世纪最具智慧的头颅”。他精通多国语言,擅长经史子集,人称“博学鸿儒、文化昆仑”。钱老先生的父亲是20世纪30年代的四大国学大家之一,也是来自家庭的熏陶,形成了钱老先生取之不尽的文化财富。

杨振宁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,理应博通地理。殊不知他从小就读《唐诗宋词》、《孟子》。他说:“中国的哲学,对我这一生的思路有非常重大的影响,远比那时候我的父亲教微积分,找一个家庭教师教我微积分要有用得多。”

“七月在野,八月在宇”

2017年那个因为才华气质出众被全民喜爱的16岁才女——武亦姝,在获得第二届《中国诗词大会》总冠军之后两年内,成功入读清华理科试验班类(新雅书院)。

文理兼修使得她再次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,而这得益于家庭对她从小的栽培。一个能把陆游、苏轼、李白作为偶像的女孩,有什么理由读不好书?

“七月在野,八月在宇,九月在户聚光灯:台下的她痴于陆游的 “ 我子柔情

武亦姝喜欢苏轼,因为他豁达开阔,“可以根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”。而这种气质,不也正是她身上的吗?

每个人小时候看过的书,都会成为他身体或精神的一部分。说武亦姝像是从古代穿越来的,殊不知是从她读过的中国古籍中来。

发上等愿,结中等缘,享下等福

发上等愿,结中等缘,享下等福;择高处立,寻平处住,向宽处行”,出自清代儒将左宗棠之笔。

李嘉诚先生作为座右铭挂在自己的办公室,这也是他为人处世的信条,更是他成功的导向。

在一次采访中,美国杂志记者劳特斯曾经问李嘉诚先生:“你能成为华人首富,是因为什么?是勤劳?是比别人聪明?还是比别人更会沟通?”

李嘉诚就用两个字回答:“气概!”

劳特斯再问李嘉诚:“你这种气概是怎么培养出来的?”

李嘉诚先生感叹:“儿童时期学的《三字经》、《千家诗》、《诗经》、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等,这些知识弥足珍贵,它令我终身受益!

可以说,正是“发上等愿,结中等缘,享下等福;择高处立,寻平处住,向宽处行”和《三字经》、《千家诗》、《诗经》、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造就了李嘉诚今天的成功。

“国学能指导我们解决问题”

在某档节目中,6岁国学才女李尚荣的表现惊艳四座。

她所认为的国学似乎是一把钥匙,能指导她解决问题。

小尚荣说过一句令成年人自愧不如的话:“国学教育不昂贵,但很奢侈。没有长时间的学习,是不会体会到乐趣的。

这句话的确来自这个小女孩,而其中散发出的强大的气魄和自信,那是她从国学中汲取来的。

我们无法断言小尚荣的未来会成为什么样,但一个充满自信、道德高尚的人,一定更得到世人的尊重和推崇

今天学国学已经不只是掌握一门学问,更多的是让孩子开拓思维,放眼世界的窗口。

让孩子学国学,不仅是让他背会“四书五经”,取而代之的是让他们学习前人总结的道理,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,才能透过智慧的双眼,见更开阔的世面。

声明:图文来自网络,感谢作者辛苦创作。如有版权问题,请联系删除

我是种子,我分享!

欢迎将此文分享转发给身边的3个有缘人,一起加入到“让3亿中国人读《论语》”的行列!

关注#公众号:天第书院

输入关键词“学习群”

申请加入【智慧妈妈】或【超级学爸】学习社群。吴院长和书院团队每天都会在群里和你分享【最有价值的内容:国学智慧、家庭教育、演讲沟通、个人成长……】。

责任编辑:

关键词:

下一篇: 天天百事通!菲律宾已登上美国“印太战车”?
上一篇: 最后一页